招采公告

清华科技园(珠海)二期配套食堂新增油烟井风管、风机工程招标公告

发布时间:2023-11-24 浏览次数:587

一、项目名称

清华科技园(珠海)二期配套食堂新增油烟井风管、风机工程。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地址: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大学路清华科技园内。

2、项目业态:属于园区内配套工程。

3、项目规模:5#楼裙楼为配套食堂,总建筑面积约5844m2。5#楼裙楼一、二层配套食堂正在装修施工中。

三、招标范围

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楼层内厨房排油烟风管制作及安装、屋顶风机设备采购安装及调试、设备基础制作、电线电缆,以及相关材料提升、运输措施,局部零星拆除和恢复等,具体详见招标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四、投标保证金及没收条款

1、投标保证金额:6000元。

2、缴纳方式:现金转账或国有银行出具的保函。

3、如本项目需要交纳投标保证金则按如下要求交纳:

资格审查合格单位,需在截标前向我司缴纳投标保证金费用,若在截标前未能向我司缴纳投标保证金费用,将不予受理其投标文件。

4、投标保证金没收条款:

1)投标人在投标截止时间后撤回或修改其投标文件或报价;

2)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以任何方式进行串标;

3)投标人提交存在虚假信息或经篡改的投标文件;

4)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但投标人未能按照招标人要求的时间签订合同。

五、报价方式

采用固定总价。

六、付款条款

1、进度款按月度产值支付,支付实际完成工程量造价的75%。

2、在乙方完成本工程全部工作内容,并经甲方验收通过,支付至实际产值的85%。

3、乙方向甲方提供齐备完善的结算资料且双方办妥结算手续,支付至本工程结算总价款的97%。

4、工程保修款为工程结算总价款的3%,工程保修期为两年,保修期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开始计算。

七、工期

总工期 60 日历天,2024年1月15日,竣工日期:2024年3月15日。实际开工日期以发包人签发的《开工令》为准。

八、资格要求

1、独立法人:投标人必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注册的独立法人。

2、资质要求: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三级(含以上级)或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含以上级)资质,具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3、企业业绩要求: 近三年(2020年11月1日至投标报名截止日期止)在广东省内至少1个已竣工的合同金额在45万元以上的机电工程业绩(时间为以竣工验收时间为准)。

4、拟派项目经理业绩要求:拟派项目经理必须具有二级(含以上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机电工程专业),具备有效的B类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至少1个担任项目经理岗位的已竣工合同金额在45万以上的机电工程业绩(竣工验收资料需有拟派项目经理签字)。

5、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九、提交材料内容

 

序号

资料

提交要求

1

目录

按以下顺序放置在同一个PDF文件中。

2

营业执照

营业执照加盖公章扫描件。

3

公司资质

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三级(含以上级)或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含以上级)资质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加盖公章扫描件)。

4

纳税人认定通知书

加盖公章扫描件。

5

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及授权委托书

加盖公章扫描件。

6

被授权人的相关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联系电话及邮箱、在投标人处近半年社保证明,加盖公章扫描件。

7

分管投标副总的相关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联系电话及邮箱、在投标人处近半年社保证明,加盖公章扫描件(不得与授权人为同一人)。

8

投标人业绩

近三年(2020年11月1日至投标报名截止日期止)在广东省内至少1个已竣工的合同金额在45万元以上的机电工程业绩(时间为以竣工验收时间为准)。

业绩证明文件应提交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合同双方名称、项目名称、承包范围、工程合同额、签字盖章等信息的合同页、竣工验收报告和可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

9

项目经理资格、业绩要求

拟派项目经理必须具有二级(含以上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机电工程专业),具备有效的B类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至少1个担任项目经理岗位的已竣工合同金额在45万以上的机电工程业绩(竣工验收资料需有拟派项目经理签字)。

提供项目负责人职称证书;业绩证明文件应提交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合同双方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地点、承包范围、合同额、签字盖章等信息合同页、竣工验收报告和可提供的其他有效证明文件,提供担任项目经理的证明文件(竣工验收资料需有拟派项目经理签字)。

10

团队人员名单及社保证明

拟派本项目的团队人员名单,所有团队成员近半年的社保证明。

备注:

1.          报名单位需对上述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严禁弄虚作假,否则我司有权取消其后续的投标报名资格并投标人将承担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规定的法律责任和违约责任。

2、报名文件每页均须加盖公章。

3、PDF格式文件需根据资料名录制作书签,以便我司审核资料。

fileUpload.jpgfileUpload (1).jpg


 
 

 


十、报名截止时间和联系方式

请于202311301700之前将上述第九条规定资料发送至:

1、邮箱:yangg@leaguer.com.cn,并电话知会。

2、联系人:杨根;联系电话:13750014135


力合科创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通产丽星公众号

    力合科创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05062082号 粤ICP备2021027412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6月12日,《光明日报》发布了题为《一座城市的“智变”进行时——广东深圳加速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的报道。文章以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乐谱兰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案例,报道了深圳市南山区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竞争力,通过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模力营”AI生态社区等抓手,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系统性实践。以下为报道原文:  近日,在深圳某国际头部晶圆厂的无尘车间内,机器人“兵团”正以毫米级精度搬运晶圆盒——只见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搬运薄如蝉翼的材料,移动对接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与此同时,深圳福田区政务大厅里,70名“AI数智员工”悄然上岗,在240个政务场景中掀起“效率风暴”。  这座城市的“AI脉搏”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跳动。2024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600亿元,汇聚企业超2800家,从水下机器人征服复杂海域,到全球首个区域级气象大模型“智霁”精准捕捉3公里内风雨变化——在深圳,技术突破的浪潮正转化为实景应用的惊雷。  在这座以创新而立的城市,求新的步伐清晰而坚定:以政策红利牵引,协同技术创新所需的要素,政策、技术、应用、生态协同推进,培育最适合AI生长的土壤,让人工智能落地生根。……“光有论文可不行”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在深圳南山区,“机器人谷”和“机器人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2024年区内汇聚了200余家优质机器人企业,全区机器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亿元,机器人产业增加值约占深圳全市总量的三成。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南山区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竞争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系统性实践。  “让大模型‘跑’在手机上,光有论文可不行!”深圳市迈特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余浩指着实验室里自主巡检的机器狗说。这家攻克大模型本地化难题,走在大语言、大视觉模型前列的芯片企业,最初来源于南科大微电子学院申报的团队项目,依托高校资源和平台孵化实现创业。随着高校注资支持、开放芯片设计平台,本科生、博士生直接参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科研团队产出优秀文章与成果,产业端将其转变为原型产出的实用价值。这种“人才共育”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得到了来自高校、合作方、公司等多方认可,形成商业价值并能够反哺高校。  从工厂难题直击实验室痛点,企业与高校双向奔赴。“人工智能有技术门槛,在传统产业做应用必须有精准度,我们要在高校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产业实际应用场景去做迭代创新。”深圳市乐谱兰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谭程明认为,高校的技术参与对加速企业商业化、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而推动产品实际应用与产业化落地的过程,也让科研成果真正具有使用价值。  在问及产学研融合的必要性时,谭程明说,“如果连工厂都没去过,图纸上的算法再好,还是很难真正理解生产线‘卡脖子’的问题!”  这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教授和学生直接带到一线,瞄准制造业前端,研发了AI专有模型,融入工业零部件制造的多个环节;面向全球零部件定制需求,推动了传统制造向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由粗放型制造向柔性生产转变。  如今在深圳,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正在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高校教授带着学生走进工厂车间,亲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产学研紧密相融,科研不再止步于论文,实验室的技术快速转化为工业级解决方案。“对整个产业而言,只有企业与院校双方力量联动,才能更快推动产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新变革。”谭程明感慨。  从专项基金“金融破冰”到平台打通“转化断点”,南山区打造“一南一北”成果转化格局。北部以科教城为核心,打造成果转化高地。组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设立基金,完成企业的“金融破冰”,支持早期科技项目跨越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湾区首个大模型领域垂直孵化器“模力营”AI生态社区也落地科教城,提供两年免租等鼓励政策。西丽湖科教城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湾区“AI成果转化高地”的雄心,实验室与车间边界消融,更多优秀企业的涌现与崛起,恰是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以上报道有删减)  转载自光明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